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联系我们

您好,欢迎来到长沙拜特生物科技研究所有限公司,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长沙拜特生物科技研究所有限公司_动物用注射药|长沙动物用口服液|拜特水产药

高效、安全、经济、方便 专业研制动物药品和动物标识
073187895882

专业知识

水产常识

作者: 本站 来源: 百度文库 时间:2017年12月11日
  水产养殖户饲料使用中应避开的六个误区
  在五月份的科技入户指导中,发现目前水产养殖户中普遍存在水产饲料的使用误区,今就相关问题指出错误认识,提出解决之道。
  误区一 :部分养殖户认为饲料蛋白质越高越好。其不知投喂高蛋白饲料若不能完全利用,则残饵沉积于池底,导致细菌繁殖,引发疾病。而摄入体内的则会转化成脂肪堆积于各个器官,引起病变及器官衰退。
  误区二:一味降低成本,不考虑营养均衡,不了解某些添加剂的作用。比如甜菜碱和氯化胆碱有很多养殖户不会添加,而它们对脂肪转化的意义重大。很多饲料加工厂并无专门的饲料配方员,单纯依照养殖户的要求生产,所以饲料问题尤为突出。
  误区三:错误的用药习惯。一些养殖户习惯于在饲料中长期添加药物原粉如抗生素。这样做只会加重肝脏负担,破坏肠道内菌群平衡,加重抗药性。在走访中还发现,一些养殖户认为中药无副作用,可以随意添加。而这实际上无益甚至有害。
  误区四:对疾病传染环节不了解,病死鱼打捞后做成鱼粉又添加至饲料中。
  误区五:对活饵料等天然饵料的忽略。其实利用诱蚊灯一个晚上可以诱得几十斤昆虫入水,可操作性很强,这才是高营养低成本的饲料。
  误区六:不能灵活掌握饲料蛋白质的含量变化。在春节水生动物刚摄食时,需提高饲料蛋白质含量;高温季节病害频发时,应适当降低;而入冬前,为保证养殖动物越冬,又要提高其含量;在天气变化较大或发病时也要适当降低蛋白质含量。

  捕捞泥鳅方法有那些
  泥鳅属底层鱼类,常生活于水底的淤泥中。由于其体形小,成鳅一般体长10-20厘米,加之身体光滑,一般很难捕捉。这里介绍几种泥鳅的捕捞方法,供读者参考。
  1、挖捕:秋后水温逐渐降低,泥鳅畏寒纷纷钻入池底淤泥中,此时可逐渐放干池水,用铁锹等工具逐块翻泥捕捉。为了不使鳅体受伤,应尽量徒手捕捉,也可将含鳅的淤泥挖入铁筛中,再用清水冲击泥土而捕获。
  2、网捕:分为罾网(一种用木棍或竹竿做支架的方形鱼网)捕捞和张网捕捞两种。罾网捕捞是把网片铺设在注水口附近的鱼溜底部,然后注入新水,流水会诱集鱼群,可定时起网获鱼。或者把罾网沉入底部,再将泥鳅喜食的沉性鱼饵投在网中央,待鱼群聚集网中,把网拉起即可捕获。也可在排水口处张网,即夜间排水,泥鳅随排水落入网内被捕获。
  3、灯火照捕:泥鳅喜欢上半夜睡眠,下半夜活动,所以,根据此习性,在上半夜捕捉泥鳅可用灯火照捕。此法适用于捕捉天然水体中的泥鳅。
  4、笼捕:鳅笼用竹篾编成,笼长30厘米,直径9厘米左右,笼口装有能进不易出的倒须,另一端出鱼口直径约2厘米。捕鱼时,先在笼内装入泥鳅喜食的饵料团块,并堵住进鱼口,将笼沉入集鱼坑中,每隔0.5-1小时起笼取鱼1次,不要间隔时间太长,以防止笼内泥鳅过多窒息而死。
  5、盆捕:将盆内放入煮熟的猪、羊骨头等,盆口蒙上一块白布,布中央开一个比泥鳅略粗的圆孔,将盆口朝下按入泥底,使盆口与池底相平,诱使泥鳅从小孔钻入摄食而被捕获。
  6、冲捕:在靠近水口的地方设置鱼网,然后从进水口放水,用微流水刺激泥鳅,因其有逆水逃逸的特性,所以泥鳅在进水口附近集群,待一定时间后可将鱼网提起而将泥鳅捕获。
  7、饵料诱捕:把炒香的米糠及其他泥鳅喜食的饵料放在网具内,泥鳅味觉敏锐,闻香后钻入网具内而被捕获,此法多适于在稻田等水体捕获。

  水产养殖过程中病害防治技术
  发生鱼病的原因
  主要包括外因和内因两个方面,外因主要指下面三项:
  自然条件因素引起
  1水温的变化:鱼是冷血动物,体温随外界环境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如果水温急剧升降,鱼体不易适应,可能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鱼类在不同的发育阶段,对水温也有一定的要求,鱼苗下塘时要求池水温度不超过2℃,鱼种不超过4℃,温差过大就会引起鱼苗大量死亡。
  2水质的变化:影响水质的因素主要有生物的活动、水源、底质及气候的变化。如池中有机质过多,微生物分解旺盛时,一方面需要吸收水中大量氧气,同时还会放出硫化氢、沼气等有害气体,这些有害气体聚集一定数量后,水质便会变成不良,不利于鱼的生长,却有利于病原微生物的繁殖,提高了发病率。而且鱼对水体pH值也有一个适应范围,以7——8.5为适宜,如果pH值低于4.5或高于9.5,就会引起鱼类发生不良或死亡。
  3溶解氧的变化:水中溶解氧的高低,对鱼的生长和生活有直接影响,过低鱼就会浮头、泛池缺氧而死,过高又会引起幼鱼患气泡病。正常养殖水体中的溶解氧不低于1毫克/升。
  人为操作因素引起
  1放养密度不当或混养比例不合理。如果放养密度过大或上下层鱼类搭配不当,超过了一般饵料基础与饲养条件,导致产生饵料不足、营养不良和抵抗力减弱,为流行病创造了有利条件。
  2饲养管理不当。投饵不足,不均匀,时饥时饱,大量投放过多未经发酵的粪肥,易使水质恶化诱发暴发性传染病。
  3操作不当。如拉网运输过程中操作不当使鱼体掉鳞、断翅、受伤,体表溃烂而易感染水霉菌。
  生物因素引起
  一般多数鱼病都是由各种微生物感染或侵袭鱼体而致病,这些微生物称为病原体,主要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另外还有一些鱼的敌害生物,象水鸟、水鼠、水蛇、凶猛鱼类、水生昆虫、青泥苔等。
  致鱼发病的内因:主要指鱼体本身的抗病力,如一个池塘有的鱼发病,有的不发病,有的病互相传染(暴发性出血病),有的不传染(打印病),就是由鱼体本身内在因素起决定作用。

  鱼病的种类
  按照感染方式将鱼病分为三大类:
  传染性鱼病
  1病毒性鱼病:主要有草鱼出血病、甲鱼鳃腺炎病、甲鱼出血病。
  2细菌性鱼病:主要有细菌性烂鳃、肠炎、白皮、赤皮、打印、竖鳞等病。
  3真菌性鱼病:主要有水霉病、鳃霉病。
  侵袭性鱼病(由寄生虫引起)
  1原虫病,包括碘泡虫、车轮虫、小瓜虫、纤毛虫等。
  2蠕虫病,包括脂环虫、毛细线虫、绦虫、水蛭等。
  3甲壳动物,包括中华鳋、锚头鳋、鲺等。
  4软体动物,包括勾介幼虫等。
  其他因素引起的鱼病

  怎样诊断鱼病
  一是看体型是否正常;二是看体表症状,有无虫叮,是否充血、出血、肿胀、黏液增多及是否烂鳃,长毛等;三是看鱼的吃食活动情况:如果摄食量减少或跳动不安,表明可能已经患病。
  具体诊断方法:先目检,就是直接观察鱼的体表,内脏等,再进行镜检,用显微镜检查粘液、血、鳃丝、内脏等检查的对象要新鲜,最好活体,先头后尾,先表后里。

  怎样预防鱼病
  从外在方面预防,也就是控制和消灭病原体
  1彻底清塘消毒。最好用生石灰清塘,有如下几种好处:
  ①能杀死残留在池中的敌害,如野杂鱼、蛙、水生昆虫等。
  ②可杀灭微生物,寄生虫病原体及孢子。
  ③石灰中的钙可使池水变肥。
  ④能改善池底通气条件,加速池底有机质分解。
  ⑤可以在水中形成碳酸钙,保持水中pH值稳定,始终呈微碱性,有利于鱼类生长。有条件的鱼场可将池水排干,经过冰冻、日晒使土壤中表层疏松,改善通气条件,加速土中有机质转化为营养盐类。
  2鱼体消毒。对刚下塘的鱼苗、鱼种或成鱼进行苗种消毒,方法:
  ①用食盐3%——4%,浸湿10分钟——15分钟
  ——②用高锰酸钾10毫克——20毫克/升,浸洗10分钟。
  ③用硫酸铜加漂白粉10毫克/升,浸洗10分钟——20分钟。
  浸洗方法可直接在池中放个网箱,把鱼苗放在箱中消毒,也可在盆或桶中消毒。
  3水体消毒。对水体定期泼洒药物杀虫、消毒,预防鱼病发生。
  鱼病流行都有一定的季节性,尤其流行高峰期比较明显,主要集中在6月——9月高温季节,通过泼洒或投喂药物来有效的控制和消灭病原体,通常泼洒的药物主要有杀虫剂和消毒剂,这两类药物经常合用,但一定是要先杀虫,后消毒。
  4食场消毒。及时捞出残饵,并定期在食场四周用药物消毒。
  5饵料及工具消毒。水草类用6毫克/升的漂白粉溶液浸泡20分钟——30分钟,粪肥则按每100千克加14克漂白粉消毒处理,配合料可按5%的比例混入土霉素后投喂。

  用药注意事项
  ①混用药物应现配现用
  ②施药时间应先在晴天上午9点或下午5点左右
  ③准确计算水体,水深大于2.5米时,应以2.5米计
  ④要对症下药,严禁盲目施药
  ⑤用药时可泼洒、喷雾,不可倾倒⑥有浮头或浮头刚过不能用药⑦从上风用药,先喂食后再投药从内在方面预防

  主要是提高鱼体自身的抗病力
  1就地繁育苗种,或使用当地苗种。即可增强适应性,又可避免从外地带入病源。
  2合理密养、混养。科学确定单位面积放养量,及各种品种的搭配比例。
  3提早放养,提早开食。使养殖鱼类很快进入正常生长,增强抗病能力。
  4合理投饵、施肥。应根据养殖动物的种类,发育阶段,活动情况以及季节、天气、水质、水温进行定质、定量、定时、定位投饵。
  5加强管理。勤巡塘,了解池水的变化,掌握鱼类的吃食、活动和生长情况,及时发现病情,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控制病情发展,蔓延。

  夏季水产养殖,几个关键要做好
  炎炎的夏日在五月已经初见端倪,随着水产养殖的关键季节到了,在这个季节一方面由于气温和水温的升高水产养殖动物的食物会明显增强,另外一方面夏季也是水质容易变化,病害高发和流行的季节,那么如何才能够平稳的渡过这个骄阳似火的季节呢?为此,专业水产技术人员给养殖户提供几点建议。
  第一,良好的水质是关键“养鱼先养水”,水产动物需要一个好的生存环境,保持池塘水深防水质恶化。
  夏季水温高,水质变化快,加之投喂量大,鱼类排泄物多,应加强水质调节,定期加注新水,一般5-7天加注新水一次,每次10-375px,池水始终保持在1.8米以上。对养殖池塘应灌满塘水,鱼类养殖池塘水深达到1.8——2.2米,虾蟹类养殖池塘水深1——1.5米,对田改塘较浅的池塘多放养水草,以降低水温,创造适宜的水环境,使养殖品种良好生长。在晴天水温不太高的上午,每15——30天每亩用5——10公斤的生石灰化浆全池泼洒,或投放微生物水质改良剂以改善水质。
  第二,要注意防止泛塘、缺氧的发生,合理利用增氧机或水泵。导致缺氧泛塘的主要原因是底质恶化。
  此时可以投放增氧剂或者开动增氧机。开增氧机必须遵循“三开、两不开”( 晴天中午开、阴天清晨开、绵阴雨半夜开、晴天的傍晚不开、阴天和白天(中午)不开机)的原则。
  第三,要重点防病害。高温是鱼类最佳生长季节,也是最易感染病害的时期,一旦发病传染极快,应做好综合防病工作。
  每半月使用一次漂白粉,全池泼洒使池水成1.2PPM或溴氯海因、季胺盐等,可有效预防细菌性鱼病;也可定期使用微生物制剂,如若发现鱼病及时请专业技术人员正确诊断,防止扩大蔓延。主要以防细菌性的出血病及肠炎病为主,防治方法:对水体进行消毒。可选用杀菌消毒剂(强氯精0.3克/吨水、或漂白粉1克/吨水、或二氧化氯0.3——0.5克/吨水、或溴氯海因0.3——0.5克/吨水等)连用2——3天;在对水体消毒的同时,在饲料中拌入药物投喂,如连用大蒜素4——6天。
  专家提醒您具体的水产养殖病害要具体分析,不可以盲目用药造成随时,发现病害一定要及时治理,切不可侥幸掉以轻心!
  第四,要注意防逃防汛,及时了解天气变化很重要,水产养殖户应该多听、多看天气预报,做好雨前雨后的预防和抗应激工作。
  夏季是发水的季节,池鱼、池虾多易逃出,所以水产养殖户在基础的日常生产管理工作中还应该加强巡塘、防逃、围栏加固等工作。
分享到:
推荐产品
本站关键词:长沙拜特生物科技研究所有限公司,动物用注射药,长沙动物用口服液,拜特水产药,微生态制剂,动物用粉散剂,拜特生物科技
扫一扫!查看手机官网!
全国咨询热线 073187895882